编者按: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号召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强国之基石,兴盛之关键,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时代变革和教育强国之需,是教师发展的灵魂和底蕴,也是教师成长的标杆和灯塔,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国内石油院校联合出版《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丛书,选取优秀教师的事迹结集成册,作为献礼工程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实践。我院有6位老教师编入丛书,他们均是在建校初期,放弃北京等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大庆油田,参加我院(原东北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的筹建工作。即日起,学院党委推出“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系列报道,讲述这6位“大先生”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我院广大教职工的教育家情怀和担当精神,矢志做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弘扬者,做研究真学问、培养真人才的“大先生”,将强国使命、爱国情怀和育人志向融入血脉之中,使家国情怀、教育理想、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代际相传。
黄秀仪(1936—2012),大庆市政协常委,大庆石油学院教授。1953年9月至1957年7月就读于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石油及天然气加工专业。怀抱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她在已经就职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后,又偷偷瞒着父母,离开人人向往的首都,来到祖国最需要她的地方,来到了住干打垒、吃窝窝头的北大荒,参与筹建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研究所。1978年,来到大庆石油学院任教。她扎根大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她多次获大庆石油学院先进工作者、大庆石油学院优秀教师、大庆市优秀教师、大庆石油管理局劳动模范、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黄秀仪参加全国优秀归侨侨眷教师表彰会
坚定不移 心怀祖国奋斗行
黄秀仪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希望她学医,母亲舍不得让女儿离开自己,孤身远行。但早在中学时代,品学兼优的黄秀仪就立志要报效自己的祖国和人民。黄秀仪就读的广州协和女子中学和培正中学都是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初中一年级,她就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着免费就学的待遇。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黄秀仪立志要发奋学习,为中国、为中国人争口气。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不仅能做到,还可以做得更好!抱着这样的信念,中学毕业时她做出了人生十字路口上第一个重要选择——报考北京石油学院,献身祖国的石油事业。全家人都反对她的决定,然而无论谁都无法动摇黄秀仪的决心。化学老师的话还在她耳边回响:“中国是个贫油国。”她说:“一个国家要进行工业建设,必须发展能源工业,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正急需大量的人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祖国和人民摆脱贫穷落后而付出努力!”
黄秀仪有着令人羡慕的海外关系,她的哥哥、妹妹分别定居在美国、加拿大,一些亲戚、同学和朋友也居于海外。但再好的物质条件也不能对她形成吸引,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研究和生活条件,决定回国发展,终其一生都在认认真真地研究,勤勤恳恳地工作。她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不畏困苦、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孜孜以求 潜心科研结硕果
黄秀仪抱着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信念,潜心致力于石油化工领域科学研究工作20余年,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1959年,年仅23岁的黄秀仪承担起了当时处于技术领域前沿的科研课题副组长的重担。为尽快掌握铂重整-芳烃抽提这一世界先进技术,闯出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她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发表了《以二乙二醇醚为液相抽提溶剂自重整产品中抽取纯芳香烃的研究》论文,并为大庆石化总厂铂重整装置提供了设计数据,指导铂重整装置的建设和投产。该装置作为代表性项目与苏联进行科技成果交流,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1970年,她又向新的科研高地“分子筛分离二甲苯”发起进攻。1973年,《分子筛分离二甲苯——Ⅰ.分离二甲苯用Y型分子筛的评价》和《分子筛分离二甲苯——Ⅱ.分子筛分离二甲苯所用解吸剂的选择》发表在《石油化工》第一期,同年,她在全国石油化工科研报告会上做《分子筛分离二甲苯研究的综合报告》,与同行进行交流。这一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并为大庆石化总厂上1.8万吨生产装置提供了设计数据。1985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访学,与恩森尼教授合作,并在一年内完成了两个科研项目,发表了《噻吩在磷酸钛上加氢脱硫》和《甲苯-甲醇在硅钴共晶沸石分子筛上烷基化反应的研究》两篇论文,令合作的恩森尼教授为之惊叹。1979年至1991年期间,在《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Sorbex工艺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上)》《Sorbex工艺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下)》等多篇文章。
黄秀仪立志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蹚出一条道路,尽管困难重重,但推进石油工业发展的强烈使命感给了她无限的力量和勇气。紧张、快速、高效的工作成为她生活的常态。她在日记中写道:“功名利禄不是我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个女人,我不想做一名社会的依赖者,我可以活得平凡,但我不能活得平庸。”黄秀仪用汗水和心血实践着自己生命的诺言,仅1974—1978年,她翻译的英、日、俄资料交付使用的就高达17万字,用于正式出版的有4万余字。
躬耕不辍 教书育人桃满园
黄秀仪坚持教书育人,把对学生严谨工作作风、科学求知态度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她治学严谨,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并且注重课堂的艺术性。在没有模板、没有AI的年代,她自制教学投影仪底片近千张,把多年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使学生获得前沿知识,接受科学的洗礼。为了学生,她满脑子书本、问题,做饭时用酱油写公式,拿着饭勺找饭勺;夜里工作时常常忘记时间,待到东方一抹鱼肚白才惊觉又一夜未眠……
夏夜,凉风习习,水映明月,黄秀仪却脚步匆匆,无暇欣赏,她要去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当她发现实验室的灯亮着,仪器开着,学生却不见踪影,旁边的活动室传来乒乒乓乓的击球声时,平时温柔的她发火了:“我宁愿废掉图上一个点,也不愿看到你们畸形发展。”黄秀仪严厉而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擅自脱岗,还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如果电着火没人发现,如果氢气泄漏造成爆炸,整栋实验楼都要飞上天,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上岗好比上战场,打仗时你能逃脱吗?养成这样的习气又怎能胜任将来的工作!”说得这两个学生后悔地低下了头。
黄秀仪的严格常常令学生一时难以接受,但过后学生却都说:“黄老师对我们来说就像一位严厉的家长,我们理解她,我们爱她。”一颗无私的爱心换来了一片真挚的爱意,深情而毫不掺假的投入,赢得了学生热烈的回报。黄秀仪用科研课题指导学生论文写作。她要求严格,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并且在学生毕业前夕、思想问题较多的时候,安抚学生、陪伴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意义、教育的价值,自觉自愿地投身于国家发展急需的领域和地域。学生们深有感触地说,毕业后一定要像黄老师一样做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黄秀仪注重课程建设。为发展石油化工专业,她增设了天然气加工的教学内容。她还制作出了国内从未有过的《乙烯生产》《催化重整》两部电化教学片,被全国几十家高校、企事业单位采用。她积极承担工作任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本科生和专科生主讲基础有机化工工艺学和石油工程技术概论两门课程共计538学时。
黄秀仪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科研教学战线上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学术成果显著,教育成果卓然,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她为科研教学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国家石油事业发展贡献了智慧。让我们向她鞠躬、致敬!
撰写人:刘美珏 杨微微 管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