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军教授的事迹材料

作者:化工院管理员 时间:2020-07-28 点击数:

吴红军教授的事迹材料

吴红军同志,男,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2010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破格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化学工艺学科后备带头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后,美国电化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黑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方向带头人,省分析测试学会常务理事。该同志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以一名先进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忠诚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行为规范。始终把教书育人贯穿在工作中,在三尺讲台上,默默的耕耘、踏实的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深受领导和师生的好评,为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志存高远,教书育人,培养化工新英才

“扎扎实实做学问,老老实实做人;做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做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做一个能够站在世界前沿的科技工作者”,这就是青年教师吴红军的做人准则和奋斗目标。从走向讲台的第一天起,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力争讲好每一堂课。他广泛收集讲课素材,精心钻研教学内容,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几年来,他不知疲倦地在教学中辛勤耕耘,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化工原理”、“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工业催化”、“化工传质与分离(双语教学)”、“工业催化原理”、“石化产品概论”、“绿色化学”等多门课程,此外还指导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化工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他常说:“教师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教会方法,培养能力。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讲好课,吴红军教授备课十分认真仔细,力求推出融科学性、前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精品课程”。正如他说:“要让学生饱尝一顿丰盛的晚餐。”所以,怎样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学生都听得懂,学以致用,就是他时常思考的问题。他备课时把书本内外的知识反复思考、反复琢磨、融会贯通,教案写了一本又一本,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最满意时,才把烂熟于心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教学研究项目大胆探索育人新方法新途径。注重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与方法融入实际教学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综合素质,成为青年教师中教学的典范。辛勤的汗水是他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他最高的荣誉。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良好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同行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攻克科研新难关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吴红军怀着一腔炽烈的追求,2008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作短期访问学者(联合培养博士生),2010至2011年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通过积极的访学活动和合作交流将大庆、东北石油大学推向国际,收获良好效果。远渡重洋求学的过程中,他克服重重困难,潜心研究。乡情、亲情始终让吴红军牵肠挂肚,他与国内的亲人虽然保持着电话的密切联系,但对于家庭却有着许多的愧疚。家庭的重担都交给了他的爱人,当时他爱人身怀六甲,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即便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吴红军仍在大洋彼岸从事着他的科学研究。

太阳能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取之不尽且无污染的最理想的绿色能源。近年来,吴红军大胆创新,在太阳能综合利用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太阳能制氢、二氧化钛敏化光电池、太阳能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等。2010-2012年吴红军博士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WU)Stuart Licht教授合作在J Phys Chem C,Chem Commun连续发表文章,设想地提出利用太阳能将稳定的、反应能大的分子分解转化成含能分子(STEP, Solar Thermal Electrochemical Production),并对Fe2O3、CO2、H2O等环境稳定分子的分解条件进行理论计算及可行性分析,相继完成了太阳能无碳炼铁、二氧化碳零排放制取水泥的理论及实验研究。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学术研究中,肯钻研,能吃苦,高标准、严要求,在新能源高效利用、碳减排及其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代表学科发展水平的成果。

三、十年一剑,硕果满枝,收获科研新成果

吴红军教授常说“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做千万次实验,忍受千百次失败,经历无数次化学变化,研制出对人类有用的科研成果”。他目前的研究方向是新能源化学、电化学和油田化学工程。新能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利用化学与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转换、能量储存及能量传输问题,以更好地为人类经济和生活服务。

主要围绕国际研究热点“二氧化碳减排及化学利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二氧化碳零排放炼铁及生产水泥技术的研发,太阳能光/热/电-CO2/H2O-碳基储能系统的构建及研究等。主持承担和完成了含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发表SCI检索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参编《勘察设计注册石油天然气工程师资格考试(专业基础考试复习指南)》教材1部。

四、奋发努力,不断进取,抒写奋斗新篇章

吴红军教授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国家级课题为研究基础,成果服务于大庆和油田发展的指导思想,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走在科研的前沿。

1、研发了“二氧化碳零排放炼铁及生产水泥”新技术,参与了理论计算及修正、实验研究等全部工作。与传统的炼铁及生产水泥技术相比,STEP过程“二氧化碳零排放炼铁及生产水泥”技术全程无二氧化碳产生,且能量全部来自太阳能。该项成果得到了RSC、Nanowerk、Energy Korea、科技日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的高度关注与肯定。

2、以能源、环境、材料三个主要热点概念交集为研究背景,主持发展了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水电化学转化合成甲烷/合成气和二氧化碳熔盐电化学转化制备碳纳米管的新方法,兼顾CO2无害化处理及高附加值利用,同时实现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与储存,能够有力推进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属于能源环境领域的前沿技术。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4项,另外2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其中,CO2转化所得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碳材料,六边形结构完美连接,具有优异的化学、力学、电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信息存储、微机械、锂电池等技术领域,经济效益可观,目前正在进一步深化研究,寻找合作转化途径。该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资助。

现在的他,在实践为教育科研事业奋斗终生誓言的道路上,正保持着夙夜在公的敬业状态、居安思危的警醒状态和昂扬向上的先进状态。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学校的发展,他将继续用执着和热爱续写人生的新追求,用拼搏和实干获取事业的新辉煌。不论路有多远,山有多高,铿锵的脚步必将走向胜利。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信息维护:(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